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 |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主要负责人 | 获奖时间 | 所在单位 |
1 | 新工科背景下“一体两翼”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张国琛、高巍、张宁光、彭绪梅、母刚、丁晓非、蔡卫国、李秀辰、潘澜澜、于赢水、张倩、包琳、李博雅、张寒冰 | 202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2 | 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基础物理课程群教学创新与实践 | 一等奖 | 胡玉才、汪静、杨桂娟、周丹、迟建卫、白亚乡、王丽娜、曲冰、唐德龙、石华、潘超、梅妍、唐茂勇、栾忠奇、于游、牛雪莲、范文杰、朱娜、王彬、高兆辉、汪彦军、庞厰 | 202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3 | 面向“四新”的地方高校海洋特色通识教育体系重构与实践 | 一等奖 | 田春艳、于旭蓉、裴兆斌、蔡静 、王君、张潇月、魏海峰、张仕春、田涛、于欣 | 2022 | 教务处 |
4 | 交通强国背景下航海类专业“一主体三平台”专业思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隋江华、许志远、王海鹏、李明智、孙鹏、张飞成、李俊柱 | 2022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5 | 水产类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廿年探索与创新实践 | 一等奖 | 王伟、赵文、韩雨哲、魏杰、周贺、常亚青、刘俊鹏、孙旭、王华、邢彬彬、叶仕根、霍忠明、姜玉声、王茂林 | 2022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6 | 实用技能、校企互融、专创融合--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谭前进、刘素坤、聂希刚、李强、张琢、洪霞、丁娅楠、齐雪、冯恩德 | 2022 | 经济管理学院 |
7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网络-实践”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王太海、冯文艳、王君、蔡静、李大棚、张海滨、刘一、李辉、李琳、郭双、吴卫卫、王莉、孙大志、李欢、刘鑫 | 202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8 | 立德树人新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张强、刘连福、于吉鲲、姜洋、付岳梅、贾华、唐甜甜、付明春、应世潮、丁雨、王瑞、姜俊颖、谢英杰、任大鹏、冯进成、孟政 | 2022 | 应用技术学院 |
9 | 文农交叉背景下“涉海涉渔”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一等奖 | 裴兆斌、刘海廷、刘洋、姜昳芃、杨凯旋、李伟侠、朱晓丹、邢政、孙连滨 | 2022 | 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 |
10 |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张殿光、陈昌平、朱永英、苏健、牟瑛娜、史宪莹、张翠雅、孙丹、刘伟、于海洋、杨杰、马广东、于林平 | 2022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11 | “思政领航、专创融合、开放共享”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十八载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李明智、李长伦、孙琪辉、杨烨、沈烈 | 2022 | 创新创业学院 |
12 | 基于校企合作的涉海高校蓝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郭艳玲、曲凤鸣、李明秋、张苏、张莹、王国华、王倩、崔永光、黄桂峰、曲航 | 2022 |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
13 | 三位一体、贯通融合——行业特色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于红、缪新颖、林远山、王魏、刘明剑、何东刚、张思佳、李响、崔新忠、孔令花、张妍、吴俊峰、范庆华、马占军、丁丽娜 | 2022 | 信息工程学院 |
14 | 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的公共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高胜哲、张立石、张立峰、张丽梅、高辉、屈磊磊、张明、赵学达、万莹、史成锴、顾剑、齐丽岩、尹丽、冯驰、于滨、潘福臣、冯婷婷、陶丽丽、赵围围、王贵艳、孙华 | 2022 | 信息工程学院 |
15 | 大学生计算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践行 | 二等奖 | 李然、黄璐、孙庚、冯艳红、何南、崔春雷、史鹏辉、尹爽 | 2022 | 信息工程学院 |
16 | 大学体育五环育人体系构建与十年探索实践 | 二等奖 | 王乐、李金鹏、肖洪艳、刘莹、吴敏、刘岩、王治国、王选强、盛宁宁、宋晓玲 | 2022 | 体育部 |
17 | 本科在线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及常态化实施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刘俊鹏、汪德洪、周纯玉、王庆丰、赵丽萍、高胜哲、王光武、曲学智 | 2022 | 教学质量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
18 | 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343”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刘宪杰、田春艳、于功志、何杰、张建强、王超鹏、杨雅新、许志远、余报楚、刘磊、王涛、缪新颖、姜玉声、包琳 | 2022 | 创新创业学院 |
19 |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国家一流海洋科学“专业思政”构建与实施 | 二等奖 | 谭成玉、刘鹰、宋军、孔亮、郑瀚、王珊、蔡恒江、吴爽、方蕾、周晓静、张玉凤 | 202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20 | 理工农交叉融合下科产教海洋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二等奖 | 宋军、郭俊如、于良巨、田洁、张瑞瑾、于旭蓉、张燕、王喜风、富砚昭、张钟哲 | 202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21 |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裴洲奇、姜广坤、马振峰、邢迎春、苗百春、李龙华、冷芳、张晶、李成良、霍艳飞 | 2022 | 应用技术学院 |
22 | 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双螺旋”模式下的教师发展体系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邵婧怡、王英哲、彭绪梅、季奎 | 2022 |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23 | 以学生为中心协同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刘焕英、杨春光、张丽、高红岩、姜忠爱、赵兰英、于靖博、宋若冰、都萍、刁有明、董丽娜、张文孝、任莉、韩玉刚 | 202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24 | 基于电商运营岗位方向的教学改革与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 二等奖 | 文继权、于巧娥、秦佳梅、刘素坤、林春智、褚笑清、柳晓娟、段增辉 | 2022 | 应用技术学院 |
25 |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相关专业《组织胚胎学》多维立体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 | 二等奖 | 秦艳杰、李霞、丛玉婷 | 2022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26 | 大学足球课程改革研究——教学、训练、竞赛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 二等奖 | 王治国、李晓婵、周浩、李辉 | 2022 | 体育部 |
27 |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工程省一流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李松松、张丽梅、郭显久、李响、曹立杰、祝开艳、张立峰、姜凤娇、梁策、宋维波、张鑫 | 2022 | 信息工程学院 |
28 | 新文科背景下海洋法治人才培养“三养四融五合”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二等奖 | 曲亚囡、朱晓丹、范英梅、王磊、高旗、王润宇、相京佐 | 2022 | 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 |
29 |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视域下《生物信息学》“BICEPT”双语课程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湛垚垚、刘洋、闫红伟、孙志惠、姜晨、毛俊霞 | 2022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30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改革实践-基于我国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教学平台构建的探索 | 二等奖 | 乔博、王黎黎、林志伟 | 2022 | 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 |
31 | “一体两翼六举措”数字电子技术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 | 二等奖 | 曹立杰、王魏、姜凤娇、孟娟、宋维波、王美妮 | 2022 | 信息工程学院 |
32 | 需求引领、产教融合,面向“三创”能力培养的经管类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郑鹏、沙秀娟、赵忠伟、谭前进、姜洋、牟晓云、谷方杰、刘谦、戴致光、刘国余、宋宏丹、孙萍、王元厚、刘宪杰 | 2022 | 经济管理学院 |
33 | 应用型本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于隆、唐继武、李秋、荣治明、张震 | 2022 | 应用技术学院 |
34 | 价值引领,任务驱动:金融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于涛、刘广东、赵万里、张芳、王婧、蔡甜甜、于晗、庄平、郭建、郭丽、乔翔 | 2022 | 经济管理学院 |
35 |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刘文萍、荣治明、尹志红、孟政、王月婷、冯磊、王兴刚 | 2022 | 应用技术学院 |
36 | 面向新文科基于价值引领的英语一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应用 | 三等奖 | 崔永光、刘士新、张艺玲、张苏、郭艳玲、韩春侠、陈烽、艾咪娜、吕毅、苍巍巍、王琳 | 2022 |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
37 | 基于国际合作的跨学科工程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张宁光、李秀辰、刘晶、张莹、李博雅 | 202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38 | 促进家国情怀、爱岗敬业价值观培养的土建类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 三等奖 | 沈璐、王志云、李涛、李敏、王晶、田兴旺、卢珊、上官子昌 | 2022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
39 | 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迟建卫、唐茂勇、马贺、栾忠奇、王丽娜 | 202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40 | 基于BIM技术创新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田兴旺、张殿光、张琨、刘峰、张翠雅、李敏、林静、李丛、孙丹、邵妮娜、肖苏 | 2022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41 |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课程教学提升育人效果实践研究 | 三等奖 | 李金鹏、王乐、肖洪艳、刘莹、吴敏、金龙泉、刘岩 | 2022 | 体育部 |
42 |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三等奖 | 黄桂峰、曲凤鸣、齐小宁、崔松子、王胜波、刘琳、杨瑞娜、赵度一 | 2022 |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
43 | “四维”并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冯文艳、李琳、郭双、李辉、彭本超、赵丽萍、李萌、刘鑫、李欢、李冬 | 202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4 | 学徒制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三等奖 | 蒋月静、陈兴川、冯进成、姚征、刘翔宇、李想 | 2022 | 应用技术学院 |
45 | 推进“专创、科教、校企”实质融和,构建食品类专业创新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马永生、赵前程、武龙、李智博、李莹、周慧、赵慧、李萌、曲敏 | 2022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46 | 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三维实体建模与设计》课程为例 | 三等奖 | 慕光宇、潘澜澜、宋若冰、武立波 | 202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47 | 以学为本的“反馈式教学法”在海洋特色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 三等奖 | 蔺妍、乔博、李伟侠、徐玲、张琳琳 | 2022 | 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 |
48 |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教材为依托的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马振峰、孙雪梅、马莹、王威沫、王丽娜、付岳梅、唐甜甜、陈晓光、王瑞、刘淑娥 | 2022 | 应用技术学院 |
49 |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探索和实践 | 三等奖 | 张俊新、刘恒明、肖景霓、徐光景、刘全 | 202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50 | 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黄亚南、孙风胜、张维英、栾剑、张亚、贾敬蓓、王海英、陈静、殷玉梅、刘大路 | 2022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51 | 立德树人背景下《公司金融》专业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杨菂、张芳、于晗、蔡甜甜、庄平、尹利勇 | 2022 | 经济管理学院 |
52 | 基于OBE+思政融合的环境工程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肖景霓、王栋、郑丽娜、刘恒明、张俊新、徐光景、刘全、刘远 | 202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53 | 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三等奖 | 王珊、谭成玉、秦玉雪、方蕾 | 202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54 | “新农科”特色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以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为例 | 三等奖 | 王茂林、韩雨哲、周贺、马得友、王伟、韩建、姜志强、张家润 | 2022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55 | 基于“5+4+4”劳动教育体系下涉海高校“劳动教育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刘洋、曲亚囡、范英梅、刘中梅、徐玲、姜轶芃、陈瑜、唐珏 | 2022 | 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 |
56 | 面向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及全程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空气调节“134”模式实践 | 三等奖 | 高红岩、郜颖、赵兰英、董丽娜 | 202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57 | 新农科背景下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孙培立、郑世忠、桑田成、张瑜、于洋、曾雅、陈放 | 2022 | 经济管理学院 |
58 | 一流专业背景下港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朱永英、陈昌平、史宪莹、郑艳娜、王晶、桂劲松、刘昌凤、张俊生、黄丽丽、崔蕾、周长禄 | 2022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59 | 虚仿技术支撑和学科竞赛引领下的经管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 三等奖 | 刘谦、郭建、尹利勇、赵前程、李强、于洋、牟晓云、宋宏丹 | 2022 | 经济管理学院 |
60 | 提升微课中大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研究 | 三等奖 | 宋金岩、刘丹、蔡克卫、赵云丽、庞洪帅、刘煜禹、谷军 | 2022 | 信息工程学院 |
61 | 目标驱动型的“货物装卸和积载能力”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创新 | 三等奖 | 王庸凯、陈庆义、丁纪铭、王炳权 | 2022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62 | 课程思政领航,面向战略关键技术的FPGA系统设计实践课程模式构建与实践 | 三等奖 | 王美妮、何东钢、于振作、戢守玺、吴晓雪、尹丽、刘煜禹、谷军 | 2022 | 信息工程学院 |
63 | 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控制机制研究 | 三等奖 | 任大鹏、陈金萍、屈武江、赵成喜、胡文静、刘莉、陈宝大、刘颖、张春玲 | 2022 | 应用技术学院 |
64 |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再造与发展路径的研究 | 三等奖 | 王林毅、于巧娥、孟祥瑞、谢英杰、关红梅、王威沫、裴洲奇、秦佳梅、曹慧君 | 2022 | 应用技术学院 |
65 | 校企协同育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三等奖 | 付明春、应世潮、刘天文、宋辉、王冰冰、王照雯、马玥、霍艳飞、张力、曹菲、曹慧君、栾廷玉、陈晓光 | 2022 | 应用技术学院 |
66 | “我身边的海洋”—国民海洋意识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成效 | 三等奖 | 张潇月、常婉婷、吕鑫 | 2022 | 校团委 |
67 | 致知·“三本位”:本土人才国际化的外语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三等奖 | 李明秋、杨瑞娜、张恒、王可 | 2022 |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
68 | 《航海仪器实验》教材 | 三等奖 | 任玉清、张大恒、陆栋、张安然、丁纪铭 | 2022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69 |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制冷原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张丽、刘焕英、任莉、李丛 | 202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70 | 法学专业课教学嵌入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 三等奖 | 王黎黎、申天恩、詹劼、王庆丰、于小帆、靳业威 | 2022 | 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 |
71 | “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海洋遥感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李微、王喜风、张明亮 | 202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72 | 新工科背景下“高频电子线路”本科核心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刘丹、李春晖、梁策、宋金岩 | 2022 | 信息工程学院 |
73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材料》教材建设(教材) | 三等奖 | 丁晓非、施伟、谢忠东、鞠恒 | 202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74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邹素妍、吴卫卫、李大棚、刘一、邵宇、孙大志、宫宁、李艳芳、王云翠、陈曦 | 202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75 | 产学研融合背景下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三等奖 | 沈烈、隋江华、孙鹏、于功志、孙琪辉、杨烨、刘雨、李长伦 | 2022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76 | 面向新工科背景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多维协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 三等奖 | 孙风胜、黄亚南、张维英、栾剑、于欣、张亚 | 2022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77 | 以“4321”工程为突破口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 一等奖 | 姚杰 田春艳 于旭蓉 杨桂娟 刘焕英 姜玉声 高胜哲 刘洋 蔡静 魏海峰 范英梅 盛宁宁 刘宪杰 陈艳明 | 2020 | 大连海洋大学 |
78 | 构建“三位一体”教学团队,协同创建一流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胡玉才 汪静 杨桂娟 白亚乡 周丹 迟建卫 王丽娜 石华 唐德龙 梅妍 庞厰 于游 曲冰 潘超 唐茂勇 朱娜 牛雪莲 王彬 栾忠奇 汪彥军 范文杰 高兆辉 | 2020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79 | 海洋类本科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四四二”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一等奖 | 刘鹰 谭成玉 张明亮 孔亮 关呈俊 李微 尹增强 | 2020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80 | 质量文化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课程评估常态化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刘俊鹏 汪德洪 彭绪梅 王庆丰 蔡卫国 缪新颖 迟建卫 赵丽萍 邵婧怡 曲学智 包琳 詹劼 | 2020 | 教学质量处 |
81 | 以特色提升内涵、以学科建设带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一流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武龙 赵前程 汪秋宽 李智博 周慧 任丹丹 丛海花 田元勇 赵慧 唐珏 李莹 曲敏 马永生 | 2020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82 | 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1413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一等奖 | 田春艳 刘宪杰 杨雅新 韩雨哲 迟建卫 何东钢 许桂娟 张殿光 武龙 蔡卫国 任玉清 邓云清 刘雨竹 | 2020 | 教务处 |
83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构建与实践 | 一等奖 | 彭绪梅 张国琛 邵婧怡 王英哲 刘俊鹏 杜鹏 官玮玮 包琳 | 2020 |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
84 | 基于专业集群发展理念的水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王伟 韩雨哲 刘鹰 王华 邢彬彬 刚健 姜玉声 霍忠明 马得友 周贺 黎睿君 王茂林 李雪洁 曹胜男 韩建 | 2020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85 | 校企合作、多元协同,构建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刘广东 郑鹏 谭前进 张芳 郑世忠 李强 赵万里 赵前程 刘谦 洪霞 赵忠伟 | 2020 | 经济管理学院 |
86 |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融通、信息技术融合”的公共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高胜哲 张丽梅 张立峰 张立石 高辉 屈磊磊 张明 赵学达 万莹 史成锴 顾剑 尹丽 冯驰 于滨 潘福臣 齐丽岩 孙华 冯婷婷 陶丽丽 赵围围 | 2020 | 信息工程学院 |
87 | 新时代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法治人才 培养“六维循环驱动”模式构建与实践 | 一等奖 | 裴兆斌 朱晓丹 蔺妍 王磊 朱晖 王黎黎 曲亚囡 邵宏润 | 2020 | 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 |
88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土木水利类转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与实践 | 二等奖 | 张殿光 陈昌平 于林平 史宪莹 李敏 朱永英 郑艳娜 李婷婷 田兴旺 孙丹 杨杰 马广东 张翠亚 | 2020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89 | 面向海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丁晓非 施伟 蔡卫国 谢忠东 鞠恒 潘澜澜 张寒冰 母刚 于赢水 | 2020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90 | 应用转型背景下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缪新颖 于红 葛廷友 李然 崔新忠 邢迎春 姜广坤 何东钢 王魏 丁丽娜 李向军 马占军 徐富锦 支炜 苗百春 王美妮 吴晓雪 | 2020 | 信息工程学院 |
91 |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蔡卫国 丁晓非 施伟 李秀辰 母刚 杨春光 尚振国 张倩 | 2020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92 |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二等奖 | 刘莹 王乐 刘岩 李金鹏 曲美儒 王治国 王选强 | 2020 | 体育部 |
93 | 基于内涵式发展理念的英语专业“一体两翼”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 二等奖 | 崔永光 郭艳玲 韩春侠 张莹 陈烽 艾咪娜 王琳 张恒 | 2020 |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
94 | 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张菁 谷军 刘威 王颖 张鑫 周磊 王建彬 奚海波 | 2020 | 信息工程学院 |
95 | 突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马振峰 邢迎春 裴洲奇 于吉鲲 姜广坤 苗百春 张晶 冷芳 马莹 唐继武 | 2020 | 应用技术学院 |
96 | 精准供给背景下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姜洋 葛廷友 邢迎春 孙雪梅 刘淑娥 李萌 陈宝大 屈武江 王冰冰 马振峰 | 2020 | 应用技术学院 |
97 | 课程设计实践类教学CDIO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以海洋技术专业《海洋遥感课程设计》为例 | 二等奖 | 李微 王喜风 张明亮 | 2020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98 |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李敏 于林平 陈昌平 沈璐 王志云 张明慧 牟瑛娜 苏健 | 2020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99 |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航海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隋江华 许志远 孙鹏 任玉清 沈烈 张飞成 | 2020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100 | 融温度挖深度拓广度,光学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杨桂娟 刘鹰 潘 超 迟建卫 于旭蓉 唐德龙 石华 曲冰 马贺 闫红伟 | 2020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101 |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王太海 蔡 静 冯文艳 李 辉 李大棚 刘 一 张海滨 | 2020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02 | 基于“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校企联合”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 | 二等奖 | 何东钢 李 响 王 魏 蔡克卫 王美妮 梁 策 吴晓雪 王建彬 张 妍 | 2020 | 信息工程学院 |
103 | 《工程化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研究 | 二等奖 | 刘焕英 张 丽 蔡 静 高 巍 姜忠爱 | 2020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104 | 专业转型背景下《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于林平 王志云 陈昌平 牟瑛娜 刘 峰 荣晓洋 马广东 李晓明 | 2020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105 | 校企协同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孔令花 王显昌 马永刚 张 红 张 慧 杜俊甫 董云影 | 2020 | 信息工程学院 |
106 |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地方院校航海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许志远 隋江华 李明智 王海鹏 孙 鹏 张飞成 任玉清 王庸凯 | 2020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107 | PAC分析和因子分析的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 三等奖 | 李明秋 郭艳玲 禹凤兰 林雅琴 杨瑞娜 张 恒 | 2020 |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
108 | 基于能力目标导向的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 三等奖 | 黄亚南 孙风胜 张亚 贾敬蓓 王海英 张维英 于欣 栾剑 殷玉梅 陈静 刘大路 | 2020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109 | 海洋与渔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杜鹏 张雪卉 官玮玮 彭绪梅 刘洋 张文锋 邵婧怡 邵宏润 程佳琳 曲静 | 2020 | 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 |
110 | 聚焦“金课”建设,助力《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 三等奖 | 石业娇 刘连福 孙雪梅 付岳梅 苏德利 王秀艳 冯丽 | 2020 | 应用技术学院 |
111 | 基于“POA”理论的日语教学改革研究及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 三等奖 | 宫雪 张苏 齐小宁 | 2020 |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
112 | 基于PBL模式的课堂教学与创新训练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马永生 赵前程 武龙 宋志远 李萌 丛海花 | 2020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113 | 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三等奖 | 颜景义 张苏 刘威 禹凤兰 齐小宁 黄桂峰宫雪 | 2020 |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
114 | 多维融创任务驱动的《电器与PLC控制技术》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三等奖 | 吴晓雪 何东钢 缪新颖 李响 王美妮 | 2020 | 信息工程学院 |
115 | “课程思政”融入艺术体操课的研究与应用 | 三等奖 | 盛宁宁 包琳 | 2020 | 体育部 |
116 | 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船舶工艺类课程群实践教学建设 | 三等奖 | 孙风胜 张维英 黄亚南 张亚 栾剑 于欣 | 2020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117 | 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郑丽娜 肖景霓 刘恒明 | 2020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118 | 海洋特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魏海峰 刘鹰 尹增强 | 2020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119 | 基于真实情境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开发研究 | 三等奖 | 于巧娥 王琪 于吉鲲 文继权 于弘 辛世伟 | 2020 | 应用技术学院 |
120 | 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 三等奖 | 冯艳红 孙庚 李然 史鹏辉 孙京恩 崔春雷 林远山 黄璐 王芳 杨晋辉 | 2020 | 信息工程学院 |
121 |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物理公共基础课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石华 汪静 梅妍 于游 汪彦军 | 2020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122 | 以海洋类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及实践课程建设与实施 | 三等奖 | 谭成玉 孔亮 李敏晶 张敏 | 2020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123 |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与共享策略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荣治明 张永春 于吉鲲 胡文静 丁雨 唐继武 王冰冰 赵成喜 蒋月静 王兴刚 | 2020 | 应用技术学院 |
124 | 疫情背景下水产养殖生产实习体系构建与应用 | 三等奖 | 姜玉声 韩雨哲 王伟 霍忠明 骆小年 蒲宏宇 李晓丽 段友健 王许波 张丛尧 | 2020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125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 | 三等奖 | 丁雨 林木 姚世霖 赵书强 张永春 于吉鲲 郝立华 王冰冰 王月婷 梁焕 | 2020 | 应用技术学院 |
126 |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祝开艳 李响 曹立杰 梁策 郭显久 李松松 姜凤娇 宋维波 刘丹 | 2020 | 信息工程学院 |
127 | 深度变革情境下的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三等奖 | 崔新忠 缪新颖 王魏 丁丽娜 马占军 何东钢 徐富锦 李向军 吴晓雪 支炜 | 2020 | 信息工程学院 |
128 | 土木工程专业(中职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王照雯 刘颖 刘天文 佟世炜 张福燕 付明春 张春玲 李新 宋铁成 任大鹏 张力 宋殿文 刘卫东 | 2020 | 应用技术学院 |
129 | 微电影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王莉 王太海 郭双 刘学 | 2020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30 | 制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 三等奖 | 周立彬 安相华 郜颖 | 2020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131 | 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 | 三等奖 | 屈武江 霍艳飞 邢迎春 文继权 孟祥瑞 于巧娥 褚笑清 林春智 柳晓娟 | 2020 | 应用技术学院 |
132 | 基于机械设计岗位定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青年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胡文静 唐继武 荣治明 于吉鲲 丁堃 张宏友 蒋月静 梁焕 林木 | 2020 | 应用技术学院 |
133 | 理论实践融于一体的层次化、模块化轮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 三等奖 | 高国栋 隋江华 孙鹏 李明智 于洪亮 李长伦 | 2020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134 | 以学生志趣为导向优化教学体系,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 | 三等奖 | 周慧 汪秋宽 武龙 马永生 任丹丹 何云海 丛海花 刘舒 | 2020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135 | 实用英语课程分层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付岳梅 应世潮 曹慧君 唐甜甜 石业娇 于吉鲲 孙雪梅 邢迎春 刘连福 栾廷玉 | 2020 | 应用技术学院 |
136 | 基于创新创业竞赛式驱动食品工程类课程多元化立体化个性化建设 | 三等奖 | 丛海花 赵前程 武龙 汪秋宽 | 2020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137 | 转型发展视野下蓝色大学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一等奖 | 姚杰 张国琛 田春艳 高胜哲 王伟 于旭蓉 彭本超 邓云清 王涛 | 2018 | 大连海洋大学 |
138 | 以自我评估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张国琛 彭绪梅 刘俊鹏 邵婧怡 曲学智 何杨 刘宪杰 孙庚 詹劼 | 2018 | 大连海洋大学 |
139 | 基于互联网+教学的物理课程群在线资源建设与应用 | 一等奖 | 胡玉才 杨桂娟 周丹 汪静 迟建卫 唐德龙 吕科 曲冰 梅妍 | 2018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140 | 基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公共数学基础课“四个一”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一等奖 | 高胜哲 张丽梅 张立峰 张立石 赵学达 尹丽 屈磊磊 顾剑 史成锴 | 2018 | 理学院 |
141 | 水产类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刚健 王伟 王华 姜玉声 韩雨哲 王茂林 蒲红宇 魏佳敬 周贺 | 2018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142 | 深化内涵建设——五位一体精准改革推动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 | 一等奖 | 赵前程 武龙 汪秋宽 任丹丹 李智博 李伟 马永生 丛海花 唐珏 | 2018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143 | 建设海洋强国视阈下海洋法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裴兆斌 刘洋 朱晖 戴瑛 吕方园 朱晓丹 曲亚囡 洪刚 何杨 | 2018 | 法学院(海警学院) |
144 | 开放与融合,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电子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 二等奖 | 李响 何东钢 缪新颖 曹立杰 梁策 王建彬 王魏 张妍 李松松 | 2018 | 信息工程学院 |
145 |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海洋及环境类“四四二”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刘鹰 张明亮 孔亮 汤勇 肖景霓 尹增强 谭成玉 关呈俊 郑丽娜 | 2018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146 | 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与实践 | 二等奖 | 蔡静 王太海 冯文艳 吴卫卫 刘一 李辉 张海滨 | 2018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47 |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制图平台课建设 | 二等奖 | 姜忠爱 牛春亮 郜颖 马莉莎 周立彬 安相华 | 2018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148 | 以向应用型转变为导向的机械动力类专业“四三三”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蔡卫国 杨春光 武立波 李秀辰 丁晓非 谢忠东 尚振国 母刚 张倩 | 2018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 |
149 | 基于开放式教学的操作系统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于红 黄璐 孙庚 冯艳红 林远山 滕琳 王芳 崔春雷 孙京恩 | 2018 | 信息工程学院 |
150 |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屈武江 马振峰 邢迎春 霍艳飞 褚笑清 于巧娥 孟祥瑞 文继权 王婷 | 2018 | 应用技术学院 |
151 | 基于产教融合推进土建类应用型转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陈昌平 于林平 沈璐 王志云 李敏 张明慧 刘昭阳 苏健 张宇 | 2018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152 | 基于第一第二课堂有效衔接的蓝色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彭本超 张潇月 郭双 冯文艳 刘富江 曲乐 | 2018 | 大连海洋大学 |
153 | 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及评估体系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王庸凯 任玉清 王严 姚智慧 张飞成 许志远 丁纪铭 孙康 | 2018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154 |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一二三”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田春艳 赵乐天 刘宪杰 高胜哲 王涛 陈艳明 刘磊 张宏 杨雅新 | 2018 | 教务处 |
155 |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建筑制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马广东 于海洋 郜颖 于林平 祝宏 | 2018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156 | 基于水产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 | 三等奖 | 李智博 赵前程 武龙 田元勇 李萌 | 2018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157 | 蓝色大学教师职业发展激励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 三等奖 | 赵乐天 彭绪梅 王英哲 高巍 季奎 冯铁锁 彭杰 贺宝华 邵婧怡 | 2018 | |
158 | 《证券投资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聂晓杰 于涛 贺义雄 乔翔 | 2018 | 经济管理学院 |
159 | 新形势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三等奖 | 田涛 张国胜 邢彬彬 于晓明 | 2018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160 | 新时代大学生“三美一体”形体训练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盛宁宁 李晓婵 刘莹 吴敏 曲美儒 宋晓玲 | 2018 | 体育部 |
161 | 基于创新驱动的物理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汪静 迟建卫 杨桂娟 白亚乡 潘超 曲冰 胡玉才 周丹 吕科 | 2018 | 理学院 |
162 |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三维CAD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赵成喜 张永春 于吉鲲 唐继武 王月婷 刘莉 丁堃 谢英杰 梁焕 | 2018 | 应用技术学院 |
163 |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尹增强 李九奇 刘奇 陈雷 刘新山 邢坤 秦玉雪 | 2018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164 | 《观赏水族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三等奖 | 周贺 王茂林 姜志强 王伟 韩雨哲 张家润 马得友 | 2018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165 | 面向土木类专业转型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 三等奖 | 张殿光 周永 刘峰 王晶 陈昌平 于林平 张宏伟 杨杰 凌晨 | 2018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166 | 基于省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转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孙风胜 于晓利 张维英 张亚 周长利 王海英 黄亚南 于欣 | 2018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167 | 以注册工程师教育为导向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田兴旺 张殿光 于林平 高兴 张琨 李丛 刘峰 陈禹娜 孙丹 | 2018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168 | 基于科技竞赛的本科大学生主动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唐继武 于吉鲲 丁雨 谢英杰 陈兴川 王冰冰 荣治明 蒋月静 冯进成 | 2018 | 应用技术学院 |
169 | 应用物理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白亚乡 胡玉才 汪静 杨桂娟 潘超 曲冰 范文杰 王丽娜 栾忠奇 | 2018 | 理学院 |
170 |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 三等奖 | 张菁 王颖 周磊 王建彬 张鑫 刘威 杨文莲 吴俊峰 奚海波 | 2018 | 信息工程学院 |
171 |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三等奖 | 叶仕根 黎睿君 王华 李华 高东旭 刘娟 | 2018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172 | 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魏海峰 张明亮 孔亮 刘长发 何洁 肖景霓 张俊新 刘恒明 | 2018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173 | 面向海洋、突出实践、学科交叉、服务区域的自动化专业特色凝练与探索实践 | 三等奖 | 崔新忠 李向军 缪新颖 王魏 丁丽娜 马占军 邓长辉 孟威 | 2018 | 信息工程学院 |
174 | 电气与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 三等奖 | 马振锋 邢迎春 裴洲奇 张晶 苗百春 陈宝大 腾立国 刘国雨 于善鑫 | 2018 | 应用技术学院 |
175 | 审核评估背景下开展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张国琛、姚 杰、彭绪梅、田春艳、邓长辉、刘俊鹏、何 杨、曲学智、周纯玉、邵婧怡 | 2016 | 大连海洋大学 |
176 | “理念引领、平台支撑、多措并举”的公共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高胜哲、张丽梅、张立峰、张立石、高 辉、赵学达、顾 剑、于 滨、张 明、齐丽岩、尹 丽、屈磊磊、冯 驰、万 莹、张 波、史成锴、潘福臣、陶丽丽、孙 华、赵围围、杨 圆 | 2016 | 理学院 |
177 | 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一体两翼多向度”教学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洪 刚、詹 劼、裴兆斌、纪常鲲、刘海廷、范英梅 | 2016 | 法学院(海警学院) |
178 |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本科教学主渠道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任胜义、孙久艳、张福燕、张 力 | 2016 | 应用技术学院 |
179 | 海洋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蔡卫国、杨春光、武立波、丁晓非、李秀辰、谢忠东、马先英、尚振国、母 刚、张 倩 | 2016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180 | 基于蓝色大学特色发展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田春艳、姚 杰、张国琛、王 伟、王 涛、纪常鲲、邓云清、申天恩 | 2016 | 教务处 |
181 | 构建涉海高校海洋专业CBI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 一等奖 | 郭艳玲、王 倩、张 俭、张宁光、李 宁、刘 芳 | 2016 | 外国语学院 |
182 | 养殖水环境化学精品资源课建设与创新 | 一等奖 | 王 华、杨 凤 | 2016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183 | 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常亚青、刘俊鹏、郝振林、刚 健、赵兴文、彭旭梅、王 华 姜玉声、左然涛 | 2016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184 | 土建类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 | 一等奖 | 沈 璐、上官子昌、王志云、于林平、张殿光 | 2016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185 | 面向工程、强化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李明智、隋江华、于功志、于洪亮、孙 鹏、杨 烨、孙琪辉、李长伦、邢丰烁、沈 烈、高国栋 | 2016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186 | 创新创业教育与物理教学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杨桂娟、胡玉才、汪 静、白亚乡、迟建卫、周 丹、李 琢、梅 妍、潘 超、康冬梅、徐建萍、吕 科、唐德龙、曲 冰、石 华、朱 娜、栾忠奇、唐茂勇、 汪彦军、王丽娜 | 2016 | 理学院 |
187 | 经管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徐保华、赵前程、刘 谦、尹利勇、郭 建 | 2016 | 经济管理学院 |
188 | 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姜忠爱、周立彬、马莉莎、董利锋、郜 颖 | 2016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189 |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姜志强、王 伟、常亚青、韩雨哲、田 莹、刘 青、姜玉声、张家润、周 贺、王茂林、蒋洁兰 | 2016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190 | 实践导向、项目牵动激活学生创新力之“蔚蓝”科技创新基地十二载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于功志、李明智、王红琳、赵忠伟、张文孝、隋江华 | 2016 | 学生工作处 |
191 | 依托网络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李 然、于 红、孙 庚、黄 璐、冯艳红、史鹏辉、崔春雷、杨晋辉、林远山、王 芳、何 南、孙京恩 | 2016 | 信息工程学院 |
192 | 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机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徐迎春、冯文艳、王太海、蔡 静、李大棚,邹素妍 | 2016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93 | 以培养应用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李盛德、杜俊甫、孔令花、王显昌、马永刚、李 玮、张 红、张 慧、董云影 | 2016 | 理学院 |
194 | 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 二等奖 | 桂劲松、于林平、陈昌平、朱永英、郑艳娜、史宪莹、高 潮 | 2016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195 | 五位一体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 三等奖 | 于林平、王志云、桂劲松、张晓霞、牛海英、巩晓东、陈凤山、刘 峰、赵广会、陈禹娜、任晓欢 | 2016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196 | 依托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三等奖 | 刘淑娥、孙雪梅、姜 洋、李 萌、王丽娜 | 2016 | 应用技术学院 |
197 | 加强食品工艺类课程改革提高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三等奖 | 任丹丹、汪秋宽、何云海、刘俊荣、赵前程、李智博、 马永生 | 2016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198 | ESP课程教学:跨学科英语人才培养的多元转型 | 三等奖 | 李明秋、郭艳玲、禹凤兰、林雅琴 | 2016 | 外国语学院 |
199 | 面向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轮机工程专业机电类课程体系研究 | 三等奖 | 高国栋、隋江华、孙 鹏、高庆春、于洪亮、杨烨、李明智、孙琪辉、李长伦、邢丰铄、刘 雨 | 2016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200 | 水力学课程工程实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张瑞瑾、高 玮、朱永英、张 燕 | 2016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201 | 以需求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 三等奖 | 陈昌平、张明慧、张晓霞、刘昭阳、桂劲松、朱永英、王志云、林 静 | 2016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202 | 《生物信息学》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湛垚垚、刘 洋、闫红伟 | 2016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203 | 信息可视化技术在法学教育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 三等奖 | 朱 晖、裴兆斌 | 2016 | 法学院(海警学院) |
204 | 电子线路实践体系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 三等奖 | 何东钢、缪新颖、李 响、崔新忠、王 魏、吴晓雪、王美妮、张 妍 | 2016 | 信息工程学院 |
205 | 构建以就业质量报告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反馈机制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赵忠伟、刘 磊、张 宏、朱建庭、王超鹏、贺宝华 | 2016 | 招生就业处 |
206 |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就业与实践一体化改革 | 三等奖 | 赵前程、武 龙、肖 苏、任丹丹、李智博、马永生 | 2016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7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郭 霞、王太海、马兆俐、张海滨、庄百兵 | 2016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8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三等奖 | 张 亚、张维英、李 昕、于 欣、栾 剑、张光发、 孙风胜、黄亚南、刘大路、王海英、贾敬蓓 | 2016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209 | 蓝色课程体系下海洋资源概论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张 燕、张瑞瑾、蔡恒江、张明亮、李琴涛 | 2016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210 | 体验式训练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研究 | 三等奖 | 李晓婵、鲁志强、王 乐、王治国、金龙泉、刘 莹、吴 敏 | 2016 | 体育部 |
211 | 自动化专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李向军、邓长辉、缪新颖、崔新忠、丁丽娜、马占军、王 魏、孟 威 | 2016 | 信息工程学院 |
212 | 基于跨校修读学分的《食品工程原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丛海花、武 龙、赵前程 | 2016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213 | 突出海洋特色、构建蓝色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特等奖 | 姚杰、张国琛、邓长辉、彭绪梅、田春艳、赵乐天、刘海映、韩延波、戢守玺 | 2012 | 机关 |
214 | 海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 特等奖 | 黄妙芬、张国胜、邢旭峰、王刚、李九奇、张钟哲、王喜风 | 201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215 | 产学研合作推进水生生物学精品课程理念创新与团队建设 | 特等奖 | 赵文、吴立新、魏杰、刘青、殷旭旺、蒲红宇、王媛、张鹏、王珊、王丽、刘钢 | 2012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216 | 依托物理教学科研平台、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汪静、胡玉才、杨桂娟、迟建卫、白亚乡、徐建萍、吕科、曲冰、唐茂勇、李琢、汪彦军 | 2012 | 理学院 |
217 | 复合性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勾维民、徐保华、刘谦、申天恩、王晓波、赵前程 | 2012 | 经济管理学院 |
218 | 以提升应用能力为牵引的(部分)公共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张丽梅、高胜哲、张立石、张立峰、冯弛、于滨、赵学达、屈磊磊、齐丽岩、尹丽、万莹、张明、高辉、顾剑、张波、潘福臣、史成锴 | 2012 | 理学院 |
219 |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一等奖 | 高潮、张晓霞、高玮、王安怡、陈凤山、沈璐、余报楚、桂劲松 | 2012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220 |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彭绪梅、王红琳、邓长辉、刘海廷、杜鹏、王诺斯、周纯玉、赵志萍 | 2012 | 文法学院、教务处、人事处、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工会 |
221 | 机械动力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张文孝、高国栋、蔡卫国、于功志、丁晓非、牟晨晓、魏鸿磊、于靖博、杨春光、任莉 | 201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222 | 立体化光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一等奖 | 杨桂娟、潘超、石华、唐德龙、梅妍、康冬梅、朱娜、栾忠奇 | 2012 | 理学院 |
223 | 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职业生涯教育研究 | 一等奖 | 于红、韩胜菊、张力、黄璐、冯艳红、谷军、孙庚、李然、史鹏辉、何南、何东钢、崔春雷、杨晋辉 | 2012 | 信息工程学院 |
224 | 以卓越工程师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立 | 一等奖 | 张晓霞、陈昌平、高潮、于林平、张明慧、朱永英 | 2012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225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桂劲松、陈昌平、于林平、郑艳娜、高少霞、王安怡、牛海英、刘磊 | 2012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226 | 《大学的历史与精神》精品视频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洪刚、詹劼、刘海廷、周纯玉、朱晖 | 2012 | 文法学院、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 |
227 | “汉堡教学论模式”的跨学科特色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二等奖 | 李明秋、郭艳玲、崔香兰、赵志萍、孙继红、齐丽霞 | 2012 | 外国语学院 |
228 | 基于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李盛德、杜俊甫、张红、孔令花、杨圆、张慧、董云影、王显昌、李莉 | 2012 | 理学院 |
229 | 基于海洋经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孙继红、郭艳玲、韩春侠、于冰、崔松子、林雅琴、刘士新、崔永光 | 2012 | 外国语学院 |
230 | 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任玉清、王庸凯、张飞成、李昕 | 2012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231 | 依托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 二等奖 | 鲁志强、王乐、孙维国、金龙泉、刘莹 | 2012 | 体育部 |
232 | 岩土工程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于林平、王志云、巩晓东、上官子昌、刘峰、陈昌平、沈璐 | 2012 |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
233 |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于功志、张文孝、牟晨晓、杨君德 | 2012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234 | 基于提高就业质量为核心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 二等奖 | 孙建富、郑世忠、孙培立、张瑜、曾雅 | 2012 | 经济管理学院 |
235 |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张菁、吕显强、杨松、王颖、、张鑫、刘威、王其华、杨文莲、吴俊峰、石云峰、王建斌 | 2012 | 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 |
236 | 水产养殖专业鱼类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 三等奖 | 蒲红宇、赵文、刘焕亮、赵兴文、刘俊鹏、王茂林 | 2012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237 | 船舶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 三等奖 | 黄亚南、张亚、刘大路、孙风胜 | 2012 |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
238 | 以创作实践为核心多学科融合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王传君、马钢、张兴全、姜涛、李雷 | 2012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239 |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武立波、丁晓非、谢忠东、宋若冰、曹丽娟、马先英、牟晨晓、蔡卫国、李秀辰、林艾光、尚振国、魏鸿磊 | 201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240 | 水产贸易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三等奖 | 安然、郭艳玲、孙继红、韩春侠、崔永光、郭宝申、陈烽、于冰 | 2012 | 外国语学院 |
241 | 海洋科技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李松松、郭显久、曹立杰、姜凤娇、祝开艳、王美妮、陈高泉、刘丹、梁策、李响、宋维波 | 2012 | 信息工程学院 |
242 | 多媒体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 三等奖 | 王倩、郭艳玲 | 2012 | 外国语学院 |
243 | 工业工程专业运作管理系列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潘澜澜、高天一、丁晓非、薛冬娟、慕光宇、潘颖、谢韶旺 | 201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244 | 基于水产养殖专业研究设计型实验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 三等奖 | 王华、王伟、殷旭旺 | 2012 | 水产与生命学院 |
245 | 基于艺术类竞赛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 三等奖 | 姚杰、张国琛、邓长辉、彭绪梅、田春艳、赵乐天、刘海映、韩延波、戢守玺 | 2012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246 |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杨文莲、吕显强、张菁、石云峰、王建彬、陶冶、杨松、王颖、张鑫 | 2012 | 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 |
247 | 《流体力学基础与水力学》双语课程建设与实践 | 三等奖 | 张瑞瑾、高玮、张燕、蔡恒江、肖景霓 | 201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248 |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电工系列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 三等奖 | 高艳萍、庞洪帅、谷军、宋金岩、何东钢、周敏、王美妮 | 2012 | 信息工程学院 |
249 |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优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刘恒明、李九奇、刘晶茹、赵元凤、肖景霓、郑丽娜、张蕾、魏海峰、刘靖 | 2012 |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250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李盛德 杜俊甫 张 红 张 慧 董云影 | 2008 | 理学院 |
251 |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郭显久 邓长辉 高艳萍 李向军 繆新颖 | 2008 | 信息工程学院 |
252 |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张淑香 蔡 静 赵光珍 刘海廷 邹素妍 | 2008 | 人文法律系 |
253 | 农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二等奖 | 刘广东 刘海廷 赵光珍 王太海 蔡 静 | 2008 | 人文法律系 |
254 | 基于扩展ERP的经济管理类“四实”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徐保华 黄世英 王保良 赵前程 李 强 | 2008 | 经济管理学院 |
255 | 航海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任玉清 姚 杰 李 昕 | 2008 | 海洋工程学院 |
256 |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素质培养为根本的公共数学教学环境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二等奖 | 高胜哲 于 斌 张立峰 张丽梅 张立石 | 2008 | 理学院 |
257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李 明 张 亚 刘大路 于 欣 黄亚南 | 2008 | 海洋工程学院 |
258 | 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二等奖 | 于晓利 姚 杰 张国胜 张文孝 姚智慧 | 2008 | 海洋工程学院 |
259 | 航海技术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创新与实践 | 二等奖 | 卓永强 任玉清 姚 杰 李九奇 王庸凯 | 2008 | 海洋工程学院 |
260 | 高等水产院校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王秀利 李 霞 仇雪梅 张 峰 李丹彤 | 2008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61 | 提高食品专业学生实验组织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实践与研究 | 三等奖 | 李 伟 金 桥 汪秋宽 曲 敏 李 革 | 2008 | 食品工程学院 |
262 |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张 菁 郭显久 吕显强 杨文莲 杨 松 | 2008 | 信息工程学院 |
263 | 一般本科院校应用物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 三等奖 | 白亚乡 杨桂娟 汪 静 胡玉才 迟健卫 | 2008 | 理学院 |
264 | 低频电子线路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程绍洪 张 妍 姜凤娇 周 敏 陈高泉 | 2008 | 信息工程学院 |
265 | 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迟建卫 汪 静 徐建萍 唐茂勇 汪彦军 | 2008 | 理学院 |
266 | 拓宽体育教学领域 提高女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尝试 | 三等奖 | 范丽英 | 2008 | 理学院 |
267 | 《制冷压缩机》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李 革 汪秋宽 李俊柱 赵前程 杨春光 | 2008 | 食品工程学院 |
268 | 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 | 三等奖 | 孙建富 勾维民 特立根 聂希刚 周 玮 | 2008 | 经济管理学院 |
269 | 港口工程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桂劲松 高胜哲 李盛德 陈昌平 杜俊甫 | 2008 | 土木工程学院 |
270 | 水产养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特等奖 | 赵文 刘焕亮 王吉桥 闫喜武 张泽宇 | 2008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71 | “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特等奖 | 姚杰 张国琛 刚健 于振作 韩延波 | 2008 | 教务处 |
272 | 深化农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特等奖 | 胡玉才 汪静 杨桂娟 白亚乡 梅妍 | 2008 | 理学院 |
273 | 土木工程类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一等奖 | 高潮 于林平 高玮 高少霞 王建群 | 2008 | 土木工程学院 |
274 | 需求导向的工业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高天一 李秀辰 刘辉 潘澜澜 薛冬娟 | 2008 | 机械工程学院 |
275 | 推进高等农业院校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鲁志强 刘凤兰 王乐 侯丕宇 刘岩 | 2008 | 理学院 |
276 | 制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 一等奖 | 马莉莎 董利锋 郜颖 姜忠爱 蔡卫国 | 2008 | 理学院 |
277 | 海洋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实践与改革 | 一等奖 | 黄妙芬 张国胜 李九奇 王喜风 汤勇 | 2008 | 海洋工程学院 |
278 | 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一等奖 | 郭艳玲 王丰才 王倩 张宁光 | 2008 | 外国语学院 |
279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张文孝 于功志 杨 勇 于靖博 宋若冰 | 2008 | 机械工程学院 |
280 | 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 特等奖 | 刘焕亮 赵文 王毅 王吉桥 何洁 | 2004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81 | 面向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李盛德 张丽梅 张立石 汪德洪 于滨 | 2004 | 理学院 |
282 | 《大视角中国观》课程的创立与开设 | 一等奖 | 张方高 | 2004 | 文法系 |
283 | 新世纪农科院校基础物理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 特等奖 | 胡玉才 汪静 杨桂娟 白亚乡 梅妍 | 2004 | 理学院 |
284 | “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赵文 刘青 周一兵 何志辉 李永函 | 2004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85 | 水产工程类力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高潮 陈荣庚 陆阳南 高少霞 于林平 | 2004 | 土木工程学院 |
286 | 水产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张文孝 于功志 杨勇 于践 | 2004 | 机械工程学院 |
287 | 会计学、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 | 一等奖 | 鹿丽 王保良 徐保华 | 2004 | 经济管理学院 |
288 | 水产院校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初步实践 | 一等奖 | 李秀辰、张维英、曹丽娟、高天一、张国琛 | 2004 | 机械工程学院 |
289 | 水产养殖学专业综合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的研究和实践 | 二等奖 | 王吉桥、赵文、赵兴文、高悦勉 | 2004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90 | 水产动物机能学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吴垠、桂远明、李丹彤、王斌 | 2004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91 | 化学系列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何洁、张敏、杨凤、雷衍之、赵元凤 | 2004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292 |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航海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任玉清、姚 杰、李昕、姚智慧、陈庆义 | 2004 | 海洋工程学院 |
293 | 渔业经济管理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 | 二等奖 | 勾维民、孙建富、刘新山、聂希刚、王保良 | 2004 | 经济管理学院 |
294 | 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研究 | 二等奖 | 汪秋宽、俞微微、曾庆祝 | 2004 | 食品系 |
295 | 推进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 二等奖 | 鲁志强、宋永加、孙维国、刘风兰、刘岩 | 2004 | 理学院 |
296 | 多媒体为辅的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王丰才、郭艳玲 | 2004 | 外语系 |
297 | 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与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张新颖、程绍洪、郭连喜、王美妮、曹立杰、 | 2004 | 信息工程学院 |
298 |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吕显强、郭显久、张箐、杨文莲、陶冶 | 2004 | 信息工程学院 |
299 | 水产养殖专业(本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刘焕亮 王吉桥 李霞 桂远明 赵兴文 | 2001 | 养殖系 |
300 | 水产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高潮 上官子昌 孙肃 冯东麟 栾曙光 | 2001 | 土木系 |
301 | 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韩胜菊 于红 吕显强 李然 聂尚宇 | 2001 | 电子系 |
302 | 面向21世纪CAD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高天一 张维英 张文孝 张军 李明 | 2001 | 机械系 |
303 | 面向21世纪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 一等奖 | 冯维山 | 2001 | 海渔系 |
304 | 船舶避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姚杰 | 2001 | 海渔系 |
305 | 工程热力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 一等奖 | 张军 | 2001 | 机械系 |
306 | 面向21世纪造船工艺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曲广善 | 2001 | 机械系 |
307 | 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汪静 | 2001 | 基础部 |
308 | 推进数学教学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李盛德 | 2001 | 基础部 |
309 | 科技写作训练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 二等奖 | 石传良 | 2001 | 经管系 |
310 |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改革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查建禄 王绪昌 田钦谟 张淑芳 李盛德 | 1997 | 基础部 |
311 | 加强物理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李仁宸 张凌 胡玉才 徐宝华 姜纯 | 1997 | 基础部 |
312 | 《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桂远明 吴垠 祝国芹 | 1997 | 养殖系 |
313 | 在目标管理中加强基础课建设 | 二等奖 | 刘吉善 | 1997 | 基础部 |
314 | 开展学年论文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贾复 | 1997 | 机械系 |
315 | 建设试题库促进船舶驾驶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姚杰 | 1997 | 海渔系 |
316 | 模拟会计实务 提高学生帐务操作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会计教研室 | 1997 | 经管系 |
317 | 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淡水渔业教学体系 | 一等奖 | 刘焕亮 何志辉 雷衍之 谢祚浑 桂远明 | 1993 | 养殖系 |
318 | 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查建禄 王礼发 刘万祥 王绪昌 田钦谟 | 1993 | 基础部 |
319 | 目标管理是教学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目标管理.加强教学建设.提高质量 | 二等奖 | 刘吉善 董利锋 刘强 | 1993 | 基础部 |
320 | 基础地质(大连地区)录像教材 | 二等奖 | 彭丽君 | 1993 | 土木系 |
321 | 《水力学》课程中计算机的应用与实践 | 一等奖 | 宋毅 | 1993 | 土木系 |
322 | 深化改革 严格管理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 二等奖 | 王毅 | 1993 | 教务处 |
323 | 坚持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带动师资队伍与教材建设 | 二等奖 | 贾复 许肇洲 朱瑞源曲广善 钱鸿 | 1993 | 机械系 |
324 | 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 | 二等奖 | 袁国青 张方高 谷春信邹德龙 宋承荣 | 1993 | 社科部 |
325 | 关于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若干探索 | 一等奖 | 袁国青 宋承荣 邹德龙 | 1989 | 社科部 |
326 | “池塘养鱼学”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赵兴文 沈成钢 王吉桥 | 1989 | 养殖系 |
327 | 教学管理系统化与计算机应用 | 二等奖 | 毕家庆 | 1989 | 海渔系 |
328 | 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 二等奖 | 孙文志 | 1989 | 机械系 |
329 | 数学课程目标与教学研究 | 二等奖 | 查建禄 张芰 田钦谟 | 1989 | 基础部 |